宋太宗:“高梁河车神”,中敌军埋伏大腿中箭,自驾驴车逃离战场


...

后晋天福四年,赵匡义出生于开封。他是赵匡胤的弟弟。他的妈妈怀他的时候,第二次梦到了神仙给她太阳。他出生的时候,人民再次看到他的家里充斥红光,飘着异香。事不过三,当他的四弟赵匡美出生的时候,吉兆没有再次光顾。

多媒体计算衔接学士 助你开拓创意事业
Sponsored by VTC 持续专业进修

他小的时候,就不怎么合群。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,大家都很害怕他又很佩服他。他长得也和一般人不一样。史载他和刘邦一样“隆准龙颜”,后面的事情证明他和刘邦也仅仅是形似而非神似。

他从小就喜欢学习,他爹赵弘殷是一名军官。每次出去打仗,都给他带好多书回来,于是他“工文业,多艺能。”并不和他哥哥一样喜欢舞枪弄棒。

公元960年,他跟随他的哥哥一起陈桥兵变,赵匡胤登基为帝,创建了320年的北宋。从那天起,他改名为赵光义。

赵匡胤即位后,封他为开封府尹,专门负责首都的各项事务。爵位为晋王,位列宰相之上。

... 图为赵匡胤

赵匡胤在位期间,各种南征北战都离不开赵光义的身影。最终除北汉以外,从唐末以来的五代十国陆续纳入宋朝版图。之后为了防止继续出现唐朝中期开始一百多年的军阀割据,宋太祖以一招“杯酒释兵权”化解。赵光义也知道文治的重要性,他也在学习着。

公元976年,赵匡胤去世,次日,晋王赵光义即位,是为宋太宗,并改名为赵炅。

烛影斧声

可能会有人疑惑,自古以来不都是父死子继吗?赵匡胤有自己的儿子还不止一个为什么是自己的弟弟继位呢?这里有两个传说:一个叫金匮之盟;另一个叫烛影斧声。

如果按时间的先后顺序,烛影斧声是在前的。

宋太祖开宝九年,久经沙场的赵匡胤已经一病不起。十月十九日,他下诏令晋王来宫中议事,讨论北汉的问题。他们边说话边喝酒,很快就都醉了。门外有人看到宫里的蜡烛时明时灭,但是又没人敢推门进去。

... 图为赵光义

过了一会,又听到玉斧戳地的声音。隐隐约约听到宋太祖说:“好为之,好为之”。半夜的时候,晋王跟宦官说太祖睡下了就回到自己的王府了。

第二天凌晨,一代雄主赵匡胤撒手人寰。当时太祖的太后让宦官王继恩赶紧去喊太祖的儿子赵德芳来继位,没想到王继恩却擅自去找了晋王赵光义。这个时候,皇后就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已经输了。

皇后赶紧向晋王求饶:“我和太祖儿子的命就在您手”。赵光义流着泪回答说:“保你们富贵是我的义务,不用担心”。按照惯例,前任君主去世,继位者第二年才能改年号。赵光义当天就改开宝为太平兴国元年,这让人对他的动机浮想联翩。

这件事记载北宋文人的笔记和《宋史纪事本末》中,称为“烛影斧声”。

消灭北汉

赵炅登基后,先后罢免了太祖朝想拥立太祖儿子的一些众臣。他知道自己的帝位来的不得民心。就急着想做出一些成绩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性。

... 宋朝皇宫

太平兴国三年,在赵炅的持续施压下,拥有福建漳泉两州的陈洪进,割据浙江的吴越钱氏陆续向赵光义归诚纳土。至此,五代十国只剩位置在山西的北汉独存。

赵光义已经有了剿灭北汉的心思,可是又没太大把握(赵匡胤曾两次亲征北汉无功而返)。于是询问先帝的良将曹彬,北汉拿得下来吗?曹彬认为轻松得很。赵光义就下定决心消灭北汉。

次年,赵光义派将军潘美挥师北上,先行围攻北汉的都城太原,赵光义于次月御驾亲征。

北汉国主刘继元模仿石敬瑭向契丹求援。当时契丹正在内乱当中,只派了少量的兵力来支援。

宋军很快击退辽国援兵,一举灭亡了北汉,结束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,统一了全国。但是燕云十六州还在契丹人手里,这让赵光义很不爽。

高梁河车神

...

拿下北汉后,宋太宗信心大增。认为自己和哥哥宋太祖一样都是领兵打仗的高手。什么契丹啥的,已经不放在眼里了。

五月,赵光义提议攻取燕云十六州,顺便直捣契丹人的老巢。但是诸将认为大军劳师远征,需要休整。还是班师回朝较好,而赵光义认为应趁伐取北汉之势,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。

北伐初期特别顺利,沿途收复了多个州县。赵光义下令继续攻打北京,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。

辽大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先是埋下伏兵,佯装打败,等宋军深入以后,辽军占据有利地势吹响了反攻的号角。

宋太宗赵光义亲临战场,以为辽军都是一群虾兵蟹将。中了敌军的诱敌之计,结果大腿中箭,乘驴车仓惶撤离,北伐失败。

据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记载: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,辽兵追之,仅得脱,凡行在服御宝器,尽为所夺,从人宫嫔皆陷没。上股中两箭,岁岁必发,其弃天下竟以箭疮发云。

...

回到开封后,赵光义箭伤发作,养了很久才好。虽然高粱河之战宋军败得很惨,但是宋太宗并没有因此作罢。

雍熙三年,赵光义任命潘美、杨业、田重、曹彬、崔彦进为首分三路大军,再度为夺回燕云十六州而北伐。

以大将曹彬为主力的东路军多次被辽军大败,还被断了粮道,于岐沟关损兵折将。而西路主将杨业因援军迟迟不到,寡不敌众而英勇捐躯。

此次雍熙北伐,同时成就了宋太宗的骂名和杨家将的美名。

开国领袖主席读到这段,曾评价赵光义:他根本不懂打仗,不是契丹人的对手。尔后屡败,契丹均以诱敌深入、聚而歼之的办法,宋人一个跟头栽好几回就是不反省。

此后,宋太宗,再也不提北伐契丹之事,开始转向文治。既然武功比不过哥哥,那就只好创建文治的功勋。

... 曹彬

金匮之盟

在太宗正为自己继位难以服天下悠悠之口时,有一个人帮了他大忙。

太平兴国六年,赵普上金匮之盟。

那赵普真的是宋太宗的大忠臣吗?其实另有隐情。赵普本是宋太祖时期的宰相,他从后周时期就是赵匡胤的亲信幕僚。太祖继位后,他曾在中央权力机构执政十多年,太祖南征北战都会找他商量。在陈桥兵变、杯酒释兵权、征巴蜀等一系列事情中都有赵普的身影。

可是太宗继位后,对他就很冷淡了。因为赵普曾经建议太祖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而非赵光义。赵光义培植了赵普的政敌卢多逊拜相,卢多逊屡次打击赵普,赵普不得已才祭出了杀招。

那“金匮之盟”说了什么呢?可以有这么大的魔力。据说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曾把兄弟俩喊来,宣讲了自己的遗言(当时赵普也在场)。

... 赵普

如果赵匡胤死后,要把皇位自己的弟弟赵匡义,赵匡义死后要把皇位传给四弟赵廷美(他们亲兄弟五个,两个夭折),等廷美快不行了再传回给匡胤的长子德昭。然后把这个遗言放到了一个金盒子里给了赵普,要是有人反悔就打开这个盒子。

他们两个各取所需,赵普凭借金匮之盟再次拜相,而太宗因为这个也可以为自己正名。

但是金匮之盟并没有真正得到执行,很快他的弟弟赵廷美和太祖的儿子都因各种原因死掉了,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太宗所为。

可是命运是如此弄人,太宗的后裔也不是很理想。赵光义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只有一个儿子,即宋仁宗。仁宗更惨,儿子全都夭折!只好从堂兄弟的儿子养来继位,是为宋英宗。

英宗传神宗再到哲宗,又没有儿子,又只好找到兄弟继位,是为徽宗。

...

徽宗倒是争气,生了31个孩子。但被金人一网打尽,只剩赵构跑了。可惜赵构由于惊吓不孕不育了。父死子继硬生生变成了兄终弟及。

北宋的九个皇帝从第二任太宗赵光义起,都是太宗的后裔。

南宋的九个皇帝,从第二任宋孝宗赵眘起,又是太祖的支系。

这个如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一样,兄弟二人及其后代,交换地统治赵宋的江山。

... 赵允让

因病去世

从高梁河回来后,赵光义的箭伤时常复发,疼的时候都无法上朝。

在寇准提议立储君,赵光义也答应了。

至道元年,他的第三个儿子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,改名赵恒。没想到刚立过太子,开封的人人见到太子都欢呼,赵光义却闻而不悦。

至道三年,赵光义在万岁殿驾崩,时年五十九岁,大臣给他上庙号太宗。